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笔者正式开始关注渐进式这一词组,是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《决定》中,看到有关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提法。遂联想到许多。

搜索财新网,与渐进式有关的稿件多达32页,最早的一篇文章是199945日发布的《通货紧缩下的经济》一文。渐进式多与“改革”连在一起。诸如:

“中国的改革当然是以渐进式的‘摸着石头过河’作为其特征的。”

“资本市场要沿用改革开放的成功模式,先试点,总结经验,再逐步推广,采取渐进式改革的方式。”

后来,所链接的词汇越来越丰富,出现了“渐进式转型”“渐进式开放”“渐进式转轨”“渐进式城镇化战略”等等。但都离不开“改革”“转变”“改进”这类含义。

可见,“渐进式”这一词组与中国的改革进程是密切相关的。百度百科有一专门的条目详细介绍了“渐进式改革”: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,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,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改革。与之对应的是“激进式改革”。

翻阅字典,“渐进”一词的解释是:逐渐前进、发展。常用词组是“循序渐进”。

由此可见,“渐进式”地干点什么,是比较平稳地、温和地、逐步地去做出某些改变,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然后达到最终的目的。而“激进式”就是快速地、一次性地付出或改变,以求最快得到想要的事物或结果。

那么,“渐进式”“激进式”也就不仅仅拘束于“改革”。例如,土豪买iPhone6可以一次性“激进式”付款,而普通工薪族就只有选择信用卡分期付款、按月“渐进式”取得iPhone6的完全所有权。

同理,土豪可一次性“激进式”全款购一套甚至多套房,而普通工薪族只有向银行或公积金中心借钱,进行长达二三十年的分期付款,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搭进去,“渐进式”地取得属于自己房子的所有权,也就是所谓的“房屋按揭贷款”。

进行了抵押贷款的房子,都有一个“他项权利证”,在尚未还清借款时,这个证书被银行或公积金担保中心留存,没有这个证书,就无法自由处置这所房子。而一旦借款人违约,银行或公积金担保中心会拿着这个证书,让法院将你的房子贴上封条。

从上面两个例子中,我们可以看出,“激进式”完胜,虽然“渐进式”能够曲线获得最终想要的结果,但代价不菲:一项8030年的公积金贷款,利息就达60万之巨;而所谓“零利率”分期付款,银行也是收了最低2.5%的“分期手续费”。

在以往“渐进式”与“激进式”的利弊分析中,大多倾向于“渐进式”优于“激进式”。盖因“渐进式”每一步动作小,损伤可控,可有效协调所谓“改革、发展、稳定”的关系。可这么多年过去了,“渐进式”就如温水煮青蛙一般,死了青蛙,却无实质性改变。

在讨论“激进式”的缺陷时,学界经常拿出俄罗斯19908月制定的“500天计划”这一例子,认为过激、过快、彻底调转方向的改革行不通,后果很严重。诚然。

但在面对很多不合理、甚至是谬误的政策时,过于缓慢的“渐进式”,就给人敷衍、搪塞的感觉。例如资本项目开放如此缓慢、IPO注册制推进出现反复、废止计划生育和户籍制度更是难上加难,成立上海自贸区也是如履薄冰、困难重重、步伐缓慢。

在让利于民、废止恶法上,需要激进,但往往都是某一重大事件倒逼促成的。想想看,如果没有孙志刚事件,收容遣送恶法要等到何时方能“渐进式”地废止?没有重庆的“黑打”造成的劳教冤案,邪恶的劳教制度也不会这么快废除。

但在已“渐进式”改革多年的中国,有时也很激进。例如,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,中国政府推出“4万亿”经济刺激计划,至今仍饱受诟病。无效投资、重复投资、烂尾工程等,历历在目,造成本应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,投向过剩产能、鬼城建设。殊不知,“4万亿”掩盖了多少弊病,让我们错过了调整经济结构的良机。

时至今日,被历届政府无比重视的GDP也已降至7.5%左右,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,政府不得不激进一些,加快调整的过程。

为应对经济下行,政府祭出“创新驱动发展”的口号,有人适时提出了“渐进式创新”,建议政府即使认识到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,也不要太激进(相关文章见财新《新世纪》周刊2014年第42期财新论衡“中国现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创新”)。要审时度势,谨慎研究,切不可头脑发热,再来个“X万亿”支持创新。

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财新《新世纪》周刊2014128日的封面报道《TD式创新》。副题言明:2000亿元永远收不回的投资,换来一张五年就停止发展的TD-SCDMA网,而所谓自主知识产权比例饱受争议。蛮力改写科技产业路线,失败作结。

无充分论证,未经市场检验,“激进式”推动所谓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-SCDMA建设,换来2000亿资金的浪费。

需要渐进的领域激进,头痛医头脚痛医脚;需要激进的地方渐进,敷衍塞责,摆出虚无缥缈的大道理,辩称改革受制于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。激进的时候,声称这是国际惯例、与国际接轨;渐进的时候,又诡辩“中国有特殊国情”。

中国的改革进程,不能再用“渐进式”敷衍;遇到问题和机会,亦不能“激进式”拍板。我们需要“渐进式”和“激进式”相互配合,才能让我们所希望的改革切实得到实质性推进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耿铭钟

耿铭钟

15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财新编辑,码字的,想说的多,但很懒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