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今天(1013日)一早,对于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来说,最受关注的新闻就是——公交地铁涨价方案举行听证了,总原则是坐得越远,票价越高;有可能对通勤族实行一定程度的优惠票价。

这已表明,已实行7年、公交4毛、地铁2元的起步价,行将终结。想当初,是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,推行了这一惠及所有生活在北京的人们的政策。

据财新调查,支持和反对涨价的几乎持平,还有11%左右的人对此“无感”,因为无论涨价与否,通勤刚需都要坐。

支持涨价的观点是,可以缓解公交地铁拥挤不堪的情况。他们甚至为政府担忧,每年运营地铁有那么大的收支缺口,政府补贴每年都在增加,目前已达40多亿元,财政压力巨大。所以,应该涨价。

反对的观点是,乘坐公交地铁人,几乎都是通勤刚需族,涨价与否,他们都要乘坐。而且,涨价不是缓解拥挤的良药,从北京地铁历次调价来看,价格杠杆对降低客流量的作用,只有短期效果,没有长期疗效。

对于北京公共交通连年增长的财政补贴,反对的观点认为,相对于北京每年2000多亿元的土地出让金收入,40多亿元的公共交通补贴,实在是“天空飘来五个字”(那都不是事儿)。被剥削者为剥削鼓掌,真是奇闻。

公共交通巨大的运营收支缺口,并非北京独有,香港地铁运营收支缺口也很大,但通过土地增值收入做到了盈利。看看北京公交车上、地铁车厢和通道中,也遍布广告,有些地铁通道已然出租给商户,自动饮料、食品贩售机等,地铁运营方不可能同意商家免费放进去吧?这部分收入计算在内了吗?修建通往新光天地、富力城等商场的地铁通道出口,商家每年要向地铁运营方交多少钱?免费?可能吗?

综上,涨价的效果,就是解除了所谓的巨大财政补贴压力,对于缓解年客流量已达32.1亿人次的拥挤微乎其微。但是,通过多种经营,运营收支缺口完全可以弥合,甚至还会盈利;此外,政府如果拿出土地出让金的一小部分补贴公共交通,也完全没有压力。

价格上涨,服务和体验也应随之提升。可是,官方在涨价时,未提出什么公交地铁服务改进措施。拥挤(美女的长睫毛都能碰到你的脸)、换乘不便(走得太远、频繁上下楼梯)、通信信号差(部分线路至今没有3G上网信号)、扶梯电梯配置不全(部分线路出站要爬很高的楼梯,对老人、孩子、行动不便者非常不方便)等等,至今未得到根本改善。

 

当然,促使涨价的因素有很多,但借口绝不应是诸如“缓解客流量”“减轻财政负担”等。切实改进服务、提升人们出行便利度,再来谈涨价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耿铭钟

耿铭钟

15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财新编辑,码字的,想说的多,但很懒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