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大学四年,趣事良多,至今仍记忆犹新的,莫过于一位讲授《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》的陈姓老师上课点名的尴尬事。

可能是中文系学生的父母很有文化修养,所以有些同学的名字很特别,名字中常有“生僻字”,还有一些是常见字,然而是非常规的读音。由于有些老师文化修养并不深厚,闹出笑话在所难免。

在《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》的第一次课上,陈老师开始例行点名。

“王怿(duo阳平)!”半晌无人响应。

陈老师再次大声喊出:“王怿(duo阳平)!”还是无人响应。

陈老师面露不悦之色,“第一堂课就旷课,现在的学生啊……”

这时,邻班(我们是‘大课’,两个班一块儿上)一位女同学站起来问,“陈老师,那个字是竖心旁吗?”

“是啊!”

“哦,那个字念yi(去声)。”该同学战战兢兢地说。

“哦,知道了,我看错了。”

我们已经笑做一团,心想陈老师是想起郑振铎老先生了。

点名继续,点到名字的同学都作了回应。

[subtitle=]

突然,“张筱(you阴平)静!”

鸦雀无声。

再次,“张筱(you阴平)静!”

有了上一位同学的例子,我班一个女生站起来问,“名字中间那个字是竹字头吗?”

“是啊!”陈老师理直气壮地说。

“哦,那个字念xiao(上声)。”也是战战兢兢。

“你们的名字太奇怪了……”陈老师有些不耐烦。

我们冷笑,“哪里奇怪?”

继续点名。

谁知没过几个人,陈老师又喊道:“李堃(fang上声)!”

情况和前两次一样也是无人响应,当陈老师再次喊出这个名字的时候,我班另一个女生站起来问道:“是上面两个‘方’,下面一个‘土’吗?”

陈老师有些厌烦地反问道:“那个字不是就念fang(上声)吗?”

我们已经“汗流浃背”。

[subtitle=]

“那……那个字念kun(阴平)。”(注:堃,同“坤”,多用于人名。)

“嗨,误会,误会。”陈老师面露尴尬之色。

可是我们没明白哪里误会了。

幸好接下来点名比较顺利,要不这课没法儿上了。

正当我们以为一切都已风平浪静的时候,陈老师喊出一个我们闻所未闻的名字:

“瞿(zhai阳平)芃(fan阳平)!”

我们都在私下里忖度,这个人是谁?

再次高声地:“瞿(zhai阳平)芃(fan阳平)!”陈老师生气了。

坐在第一排的几个同学一齐说:“陈老师,我们两个班没有这个人,您是不是看错了啊?”

“哦?我看看。嗨,是我看错了,对不起。”

随后,“瞿(qu阳平)芃(fan阳平)”!陈老师再次令我们疑惑,当然还是无人响应。

“这次我看得仔细,没错,这位同学没来吗?”陈老师振振有词。

半晌,“陈老师,您把那两个字写黑板上吧。”坐第一排的一个同学说。

陈老师摇了摇头加叹了口气,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大的字:“瞿芃”。

教师里先是一阵寂静,随后,一阵爆笑。陈老师有些摸不着头脑。

此时,我班真正的“瞿芃”站了起来,字正腔圆地说:

“老师,我叫:‘瞿(qu阳平)芃(peng阳平)’。”

……

[subtitle=]

后续:那位“瞿芃”同学自此之后,多了一个别名:“翟凡”,我们这样叫他三年有余四年未足。

补叙:

我们班有位来自彩云之南的回族同学,名字颇奇,曰:“虎全宽。”

有100%的同学和99%的老师毫无例外地将其姓“虎”的发音读错。

大家在第一次叫他名字的时候,都叫“虎(hu上声)全宽。”

为何说有99%的老师呢?因为有一位老师在点名时,竟然将“虎”字的发音读对了!

这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,他主讲《少数民族理论与政策》。在新学期第一次上课点名时,从他口中很自然地读出了“虎(mao阴平)全宽”。然后还解释说,“这是个外来姓呀,我在云南作田野调查的时候遇到过。”

我们彻底折服,这位老师的课,是我们大学四年全勤的少数课程之一。

小议:

大学四年是一段美好时光,但是总感觉有些空虚。究其原因,在于有些课程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,枯燥乏味。造成枯燥乏味的原因也有很多,其中最主要的是,教师的学识浅陋,只会照本宣科,除了书本,其余一概不知。我们称他们为“盲人”。

当然,大学中还是有很多优秀的教师的,例如上文提到的讲授《少数民族理论与政策》的老师。有些课即使本身内容很乏味,优秀的教师也能将之变得生动,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耿铭钟

耿铭钟

15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财新编辑,码字的,想说的多,但很懒

文章